湖北秭归首位 “AI 员工” 诞生,基于 DeepSeek 提升政务服务

在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,一位特殊的新员工正通过语音交互为山区群众解答办事流程。这位名为“深秭”的AI政务助手,基于深度求索(DeepSeek)智能体解决方案构建,实现了自然语言理解、多模态交互与政务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。区别于传统智能客服的固定话术模式,该系统通过本地化部署的AI模型,实时解析群众咨询意图,动态生成符合本地政策的精准回复,将材料预审通过率从人工时代的72%提升至90%,日均处理咨询量达到人工窗口的3倍以上。

技术架构层面,“深秭”系统采用分层式设计,底层对接湖北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,中间层部署经过20万条本地政务语料微调的大模型,表层集成语音识别、证件OCR等技术模块。这种架构设计使得系统既能理解“低保申请需要哪些证明”这类常规问题,也能处理“柑橘种植补贴跨镇办理流程”等地域性较强的复杂咨询。在数据安全方面,模型训练与推理全过程均在政务内网完成,确保群众隐私信息不出县域网络边界。

运行数据显示,该系统上线三个月内累计完成3178次业务咨询,处理时长中位数较人工服务缩短65%。值得关注的是,夜间时段(18:00-8:00)的咨询占比达到42%,有效填补了山区政务服务的时段空白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,系统创新性地引入方言语音交互功能,支持宜昌方言的语音指令识别,使60岁以上用户的使用留存率提升至78%。

在模型迭代机制上,政务办建立了“双循环”优化体系:每日自动抽取5%的交互案例进入人工复核通道,将修正后的数据反哺模型训练;每月组织窗口人员对高频咨询场景进行策略优化。这种持续学习机制使系统的意图识别准确率从初期的83%提升至当前91.2%,特别是在退役军人事务、农村土地流转等专业领域,回答准确率已超过人工初级办事员水平。

相较于其他地区政务AI多集中于线上渠道,“深秭”系统实现了线下服务场景的全覆盖。在自助服务终端,AI助手可同步指导群众操作7类政务服务一体机;在人工窗口,系统实时将群众口述需求转化为结构化工单,自动填充48%的表格字段。这种“AI+HI”(人工智能+人类智能)的协同模式,使个体工商户注册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8分钟。

该系统在山区县域的成功实践,揭示了AI技术下沉的可行路径。通过深度适配本地政务知识库、保持模型迭代敏捷性、构建多模态交互界面三个维度的创新,有效克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的技术人才短缺、业务场景碎片化、群众数字素养不均等实施障碍。这种“轻型化、精准化、可持续”的智能政务模式,为全国1800余个县级行政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样本。

科技分享

马斯克称 Grok - 3 每天都有新改进,24 小时内就有提升

2025-3-3 18:16:45

科技分享

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部署 DeepSeek 大模型,开启智慧医疗

2025-3-3 18:32:41

搜索